<<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创新服务方式展现编办风采
时间:2022-12-05

  近年来,为助力河南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落实中央编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扎实传承优良作风,倾力打造“事业单位之家”金牌服务窗口品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事业单位和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机构编制部门实干为民的风采。

  一、完善服务机制,新办法带来新体验

  为进一步方便广大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创新推行上门服务、集中办理和容缺受理等服务机制,为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等登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行上门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服务对象所急、所思、所盼,积极宣讲政策,研究解决法人登记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工作做到服务对象心坎上,2022年1月至今共上门服务47家。实行集中办理,对部分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开展集中服务,集中办理涉及举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宗旨和业务范围、单位名称、开办资金等事项变更业务,由举办单位指定专门人员统一收集办理业务所需提交的材料,统一办理相关业务,避免了人员的高频流动,节省了广大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实行容缺受理,对部分履行各项法规制度较好,能及时按照要求报送材料的事业单位实行容缺受理,予以先行办结,待专办员回去后再邮寄补齐材料。这些新方法的探索,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服务对象的体验,树立了登记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出台《十项举措》,新举措打开新局面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流省直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和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探索省直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服务举措,印发了《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关于加快建设一流省直新型研发机构优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服务的十项举措》(以下简称《十项举措》)。

  《十项举措》主要包括实行登记服务标准化、建立容缺办理工作机制、大幅度压缩办结时限、探索试行电子证照、探索试行“无纸化”年度报告、开辟登记服务“绿色通道”、开展主动上门服务、优化事前服务、加强事后指导和推行简易注销等,各项举措结合河南实际,按照依法依规、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着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力促进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发展。为进一步落实《十项举措》,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积极发扬机构编制部门优良作风,自觉站位全局,主动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破局,全力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启动专项快速办理机制,集中力量打攻坚战,陆续高效完成嵩山实验室等6家实验室和省科学院所属数学研究所等5家研究所的法人登记,当日办结,当场发证,为支持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树立了机构编制部门良好的窗口形象。

  三、用好“互联网+”,新探索产生新成效

  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手段,开展一系列登记管理服务新探索。通过工作群对事业单位设立、变更、注销及年度报告事项进行公告公示,及时发布文件、通知和相关信息,并将政策法规、操作流程、相关要求、资料范本、培训录像等在群里共享,及时答疑释惑,实现“一人咨询,全群知晓”。通过中央编办网上赋码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展登记赋码工作,相关纸质材料和证书采用邮寄或文件交换方式进行。针对疫情复杂严峻情况,全面推行“不见面、网上办、零跑腿”信息化服务手段,遇有邮寄、公文交换不方便或急需用证情况,在系统受理通过后先行出证,再通过扫描证书,向其提供法人证书的电子版,及时保障了服务对象工作需求。

  四、强作风提能力,新模式激发新干劲

  认真落实省委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挂牌上岗制度,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把党员干部的照片、姓名、职务、职责、联系方式、服务守则、自律规范等信息在工作牌和墙上标示张贴,主动引进和接受外部监督,改进工作作风,倒逼工作能力与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三比三评”活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用标杆意识要求每名干部职工。对服务情况引入群众议评,开展干部互评,进行领导点评,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工作干劲,实现在学、比、干中争先进、创一流。

  (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