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委编办创新开展市直事业单位法人清理规范工作,整改不规范登记行为,清理“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妥善解决多项历史遗留问题。
一、直面难题,摸清底数
一是全面排查。对全市存在的不规范登记行为和“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拉网清理排查,登记造册。二是关联面广。清理工作涉及市、县两级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10余家举办单位、行业主管部门。三是遗留问题多。查找出因机构撤并、整合后涉及的资产债务、社保补缴、税务清算等历史遗留问题。
二、系统谋划,科学清理
一是“零死角”排查。一方面,列出问题清单,组织举办单位根据清单对应自查填报问题;另一方面,比对“广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对市、县两级所有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拉网排查,对问题复杂的单位实地核查,确保一个不漏,一个不错。二是“三明确”把关。为最大程度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采取“三把关”机制。明确财政部门参与审核应注销单位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情况,并在《事业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承接证明》加盖公章,切实筑牢清产核资风险控制的“总开关”和“双保险”。明确国资部门负责国资委管理的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界定和权属审查并出具审核意见。明确纪委、审计、司法部门及法律顾问团队对审计报告等出具审核意见,联合把好政策关、法律关。三是分类别清理。对资产债权清晰的单位,采取“简易注销”方式,以资产债权债务承接证明代替清算报告,免去冗长的资产清算程序,注销办理时间由几个月最快可缩短至当日办结。对应退出而拒不正常退出登记的事业单位,依法予以撤销登记处罚,并根据多部门联合制定的事业单位法人退出登记联审制度,明确整改、注销等时限,规范推进清理工作。
三、严密组织,优化服务
一是高标准推进。在全面摸排,分层级、分系统建立台账的基础上,提请市委编委印发市、县两级规范清理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明确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确定“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清单”,夯实清理整改工作责任。二是全方位督导。联合司法、财政、审计、国资委等部门组成督查力量,对逾期不办理的,根据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并列入异常名录,对拒不整改、掩盖问题或弄虚作假的,将问题线索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并依法追究责任。三是多角度服务。一方面,针对举办单位和应注销事业单位人员不熟悉登记管理工作等问题,组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业务培训、召开全市事业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传达政策要求,解读办事流程,切实打好清理规范的“准备仗”。另一方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个别行业系统“应注销未注销事业单位”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情况,采取主动上门、一对一帮扶方式,及时协调解决“疑难杂症”。
(广东省惠州市委编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