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务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信用监管是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委编办围绕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以优化评价指标为抓手,打好事业单位信用监管“三张牌”。
一是强化评价指标动态管理,打好“创新”牌。近年来,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和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调整,在省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指标基础上,相继增加了“行政审批相关规定执行情况”“事业单位信用承诺情况”“事业单位法人异常名录情况”等指标;制定了市引进研发机构信用等级评价指标;在基层公立医疗领域,探索形成了淮阴区“1+X”信用等级评价指标。
二是强化评价指标刚性约束,打好“严管”牌。督促事业单位对照评价指标对标找差,开展自查自评自纠,对未如实开展自评的单位进行双倍扣分,情节特别严重的,驳回信用修复申请;加大事业单位涉及违法事项扣分力度,增加“不得评为A级”类型,使评价结果能够点出问题、评出层次;将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开展情况列为市级机关履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和事业单位法人异常名录管理、事业单位法人年报公示等紧密结合、共同监管。
三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打好“提效”牌。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重点在于以评促改,推动事业单位提品质、增效能,推进事业单位依法诚信开展业务活动,提升公益服务水平。结合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在“公益目标遵守情况”“公益任务完成情况”“公益服务能力”等评价指标中项目化、条目化、数据化总结业务活动和公益服务行为;对部分社会群众广泛关注的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发放社会公众满意度和公信度调查问卷,及时收集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江苏省淮安市委编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