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动态
浙江:海宁市委编办运用“三本台账”扎实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监管工作(2021年4月30日)
时间:2021-04-30

  为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浙江省海宁市委编办用好“三本台账”,打造矩阵式事业单位监管体系,不断推进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守住源头,梳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台账”,明确办理“流程图”。建好登记库台账,夯实 “数据清单”。对全市300多家事业单位以设立、变更时间为基准,梳理各单位有关设立、变更等情况,建立登记管理历史沿革电子动态数据库,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第一时间录入台账,做到及时更新、精准详细。并同步更新中文域名信息。对登记管理事项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的事业单位,函告通知提醒。编制业务指导手册,明确办理流程,对办理事项的材料、程序及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操作办法逐项列明,以一次办好为目标,做到相关事项告知清楚,确保各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办理法人登记相关业务。

  二、严把流程,建立事业单位印章“管理台账”,实现管理“无死角”。以细为标准,分类抓好印章管理工作,梳理事业单位改革后的登记清单。对新设、变更名称的事业单位,在办理完登记业务后,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到刻字社刻制印章,事业单位新章启用后,需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涉及备案单位公章、财务章、法定代表人名章信息的印模备案表。其中,对变更单位名称的事业单位,明确公章的上缴时限,对未及时上缴的单位,要求举办单位将要收缴的旧章整理齐全,按照管理权限交市委编办登记局。对已撤销的事业单位,提交注销登记资料时,一并收缴单位印章,并制作收缴凭证留档。专项经费投入购买印章专用保管箱,建立印章索引目录,包括单位名称、收缴时间以及收缴原因,方便查找和利用。

  三、规范事后,用好事业单位运行“抽查台账”,构建监管“闭环链”。跟踪问效找问题,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按3%的比例对事业单位进行抽查,针对抽查发现的问题逐一下达整改通知,要求各单位限期整改,切实督促依法履职。运行评估提高服务能力,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每年选取部分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通过单位自评、实地走访、人员访谈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将抽查和评估作为手段,倒逼事业单位根据宗旨和业务范围履职尽责。反馈问题并提出建议,确保事业单位规范运行,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监管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浙江省海宁市委编办供稿)